日前,第十一屆中國產業園區大會在上海召開,會上發布了2025年度中國產業園區運營商年度50強榜單,濟高控股集團位列第13名,創歷史新高。這是該集團連續七年榮登該榜單,也是連續第五年躋身榜單前20強。
同時,大會評選出20個產業園區金項目,濟高算谷產業園憑借卓越的產業貢獻和專業化運營能力,從全國500余家參評園區中脫穎而出,斬獲“產業園區金項目”第一名,成為新政策環境下國內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標桿案例。
改革攻堅實現突破
專業化能力成核心競爭力
今年初,濟高控股集團在深化國企改革道路上率先邁出堅實一步,通過整合業務板塊,成立四家二級集團公司,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,優化資源配置,不斷增強核心功能和核心競爭力。
今年方升的產業園區運營商評選,基于企業產業招商能力、產業研究能力、產業服務能力、產業投資能力和園區產品力等維度指標,這也恰恰說明了濟高控股集團改革攻堅的發展成效,而獲評產業園區金項目的算谷產業園則更注重產品力的打造。
隨著2024年8月《公平競爭審查條例》的實施,傳統“政策洼地+土地財政”的園區模式宣告終結。據方升榜評審組介紹,2025年產業園區項目評選標準全面向“產業貢獻力”與“專業化能力”傾斜,既關注園區對城市經濟的實際拉動,更看重招商體系的落地性與專業性。濟高算谷產業園是部、省、市合作共建的產業生態項目,由濟高控股集團負責投資開發建設運營,該項目規劃總占地面積387畝,總建筑面積42.5萬平方米,總投資約20億元,憑借“定制開發+綠色低碳+全鏈條服務”的獨特機制,成為園區運營新規則下的領跑者。
定制化開發搭配“基金+基地”
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高地
今年3月份,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核準批復濟鋼集團衛星制造項目,該項目填補了濟南市乃至山東省在該領域的空白,規劃三年后產能可達年產500公斤級衛星100顆。濟鋼集團衛星總裝基地就位于濟高算谷產業園。“目前,項目一期已經全面建成,即將交付給濟鋼方面進行設備安裝和調試。”據濟高園區集團副總經理趙軼凡介紹,該項目是一個定制化的生產基地,即由濟鋼提出具體需求,濟高園區集團負責廠房規劃設計,企業確定建筑的層高、承重、電力負荷等參數可以適配生產后再開工建設。以企業需求主導廠房規劃,可顯著降低空置風險。
不久前,濟南市確定“13+34”產業鏈體系,濟鋼集團成為空天信息產業的唯一鏈主企業。依托濟鋼集團衛星總裝基地項目,濟南高新區投促部、東區產業發展中心與濟高園區集團聯合,項目建設與資本運作兩手抓,為濟高算谷產業園成功引入衛星載荷制造及總裝“明星企業”智星空間等多家空天信息企業,空天信息產業成為濟高算谷產業園的金字招牌。
濟高算谷產業園還引入山東首個全國“零碳工廠”標準試點項目——由洛克美森智能電氣有限公司定制化建設的零碳智慧工廠。截至目前,該項目已配置光伏2.1MW,年發電量230萬度。2024年以來,濟南高新區積極引入“零碳園區”建設方面的領軍企業和咨詢機構,全方位編制實施方案,在濟高算谷產業園推廣低碳智慧園區整體解決方案,不斷為園區綠色低碳發展聚勢賦能。
除定制化開發外,濟高控股集團還積極推進“基金+基地”、耐心資本等工作,以股權投資為紐帶,聯動集團開發的產業園區資源,為企業提供資金和場地雙重支持,解決企業發展初期的資金短缺難題和生產經營的場地需求,讓企業輕裝上陣。目前創魯電池、妙順生物等企業已成功利用此方式入駐濟南算谷產業園、扁鵲康養生態谷等載體。
多板塊運營同向發力
提供全生命周期企業服務
走進濟高算谷產業園,左側的園區生活中心配備食堂、便利店、泉城書房書店(在建),滿足園區職工的生活需求;右邊的運營中心配備智慧園區IOC平臺、政務服務e站、共享式黨建陣地、智慧展廳等功能載體,滿足園區企業的發展需求;正對面是“雙子座”人才公寓,提供4種戶型、1000多套住房,滿足園區企業職工倒班、引進人才過渡居住的需求。一個“公園里的產業園區”呈現在人們眼前。
智慧園區IOC平臺是濟高算谷產業園的“大腦”,該平臺1:1還原物理空間全景,構建立體安防監測體系,提升園區管理效率。同時,繪制園區能效圖譜,支撐能源精細精細管理。算谷政務服務e站配備最新型政務服務自助設備,可辦理商事、稅務、社保醫保、生活繳費、車輛戶政、預約評價等14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,為企業提供“家門口的政務服務”。人才公寓涵蓋多樣化的戶型選擇,租金低于市場平均水平,讓有不同需求的人才都能“拎包入住”和舒適居住。
“產業園區運營早就告別‘收租者’時代。新時期的產業園區運營必須懂產業,要在園區范圍內構建閉環生態,吸引企業集聚,同時,提供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精準服務,讓入園企業如魚得水。”據趙軼凡介紹。
濟高控股集團已經把濟高算谷產業園打造成園區運營的示范樣板,接下來,該集團將在其他項目載體復制濟高算谷產業園“產、辦、居、商”多功能融合發展的模式,在此基礎上總結現有運營經驗,從項目策劃立項開始,聯動集團開發建設、產業投資、城市服務等各板塊資源,不斷優化提升產業園區運營的綜合實力,打造更多“公園里的產業園區”,打造國內領先的產城生態運營商。